一、熬药的器皿
煎中药最好用砂锅、砂壶或搪瓷锅,忌用铁锅。砂锅受热均匀,不会使中药的有效成分起化学变化而降低药效。
二、熬药过程
1、通常先将中草药用冷水浸泡(水量应淹没中药饮片2厘米)20分钟后再上火煮,其有效成分易于煎出。。
2、先用大火水开后关小火,保持水沸后半小时即可。如果是治疗感冒之类急性病水沸后再煎15分钟即可。补药和矿物类等宜久煎。
药品质地坚实者要多煎5~10分钟。
滋补药可煎煮20~30分钟。
清热解表药应少煎5~10分钟。
3、通常煎两遍,两次混匀后分2-3次服。
4、具体情况遵循医生的医嘱为准。
一剂中药是由多味药物配起来的,每味药的性能各不相同,凡注明:
1、“先煎”者要先煎15分钟,再加入其他药。
2、“后下”者要在药煎好以前5~10分钟放入。
3、“包煎”者要用布袋包好再放入锅内同煎。
4、“溶化”者则置于煎好的药液中稍加文火使其溶解。
5、“冲服”的药是用煎好的药液送服。
三、服药时间
1、饭前服:一般在饭前30~60分钟服药。病位在下,应在饭前服药,以使药性容易下达,如肝肾虚损或腰以下的疾病。治疗肠道疾病,也宜在饭前服药,因为在胃空状态下,药液能直接与消化道黏膜接触,较快地通过胃入肠,从而较多地被吸收而发挥作用,不致受胃内食物稀释而影响药效。
2、饭后服:一般在饭后15~30分钟服药。病位在上,应在饭后服药。如治疗心肺胸膈、胃脘以上的病症,在饭后服用,可使药性上行。对胃肠有刺激作用的药,在饭后服用可减少对胃肠黏膜的损害。毒性较大的药,也宜在饭后服用,避免因吸收太快而发生副作用。
3、餐间服:即在两餐之间服药,避免食物对药物的影响,治疗脾胃病的药宜餐间服。
4、空腹服:具有滋补作用的汤药,宜早晨空腹服用,以利于充分吸收。用于驱虫或治疗四肢血脉病的药物也宜空腹服,这样可使药物迅速入肠,并保持较高浓度而迅速发挥药效。具有泻下作用的汤药也亦如此,以增强药效。
5、睡前服:一般在睡前15~30分钟服用。补心脾、安心神、镇静安眠的药物,以及有积滞、胸膈病等,服药后宜仰卧;有头、口、耳病等,服药后宜去枕而卧;有左右两肋病症时,服药后应按药性的升降作用选择睡姿,如药性升发,应择健侧卧,如药性沉降,应择患侧卧。
6、隔夜服:主要是指驱虫药,睡前服1次,第二天早晨空腹再服用1次,以便将虫杀死排出体外。
四、服用方法
中药一般服法是一付汤药每天分两次温服,早、晚各服1次,或一天3次,分早、中、晚各服1次,但根据病情,有的一天只服一次,有的一天需服几次,有的又可以煎汤来代替茶饮。具体服用方法介绍如下:
1、温服:一般药物均宜温服,药煎好后放一会儿,待其不冷不热时服。如平和补益药物。
2、热服:凡伤风感冒的药,宜趁热服下,以达到发汗目的;祛寒通血脉的药也如此,以利于祛寒活血。
3、冷服:在药液冷却后服。一般是指解毒药、止吐药、清热药,均应冷服。
4、顿服:是指药性峻烈的小剂量汤药,要一次服完。目的在于使药物在不伤正气的情况下,集中药力,发挥其最大效应,如通便、化瘀血药等。
5、频服:凡咽喉病者、呕吐病者,宜采用频服的方法,缓缓服下,能使汤药充分接触患部,较快见效。
6、少量多次:此种服药方法适用于儿童、危重的老年人和体弱多病慢病病人。
五、饮食禁忌
服用汤药期间,饮食方面应注意忌食生、冷、黏腻、辛辣的食品,喝中药前后一小时左右最好不要喝茶、咖啡、牛奶或豆浆。
1、感冒高烧病人,饮食上应吃清淡食物,如米粥、藕粉等。
2、慢性腹泻病人,应吃些山药、莲子、薏苡仁等健脾胃的食品,忌服生菜瓜果和生冷食品。
3、浮肿者忌咸食。
4、肝胆疾病者忌油腻。
5、皮肤病患者要忌食海鲜、辛辣等食物。
6、服安神药治失眠时,不要饮茶水、咖啡。
7、服人参、黄芪等补药时,不宜吃山楂、萝卜。
8、糖尿病病人应适当控制主食及甜食。
9、服化痰止咳药物时,要少吃糖和辛辣食物等。
10、妇女月经期忌食生冷食物及酒类。
11、汤药里不可加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