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中医如何认识骨质增生?
在中医经典文献中记载中,无“骨质增生”这一病名,但对骨质增生的症状却有着明确的诠释。从其病理而论可归属于中医“骨痹”范畴,在《黄帝内经》中已有“骨痹”的病名,指出其临床以“骨重不可举,骨髓酸痛”为主症,病机则有“肾不生则髓不能满”及“寒气至”的内因及诱因,嗣后在《中藏经》、《景岳全书》、《医碥》中都有相关的病因病机论述。中医上将骨质增生现象依据候概括为痿辟、经、痿,以及痹等。
中医认为肾藏精,主骨生髓,并通于脑;若肾精充足则机体强健,骨骼外形及内部结构正常,且可耐劳累及一般伤损。而肝主藏血,主筋束骨利关节,肝血充足则筋脉强劲,静可保护诸骨,充养骨髓;动则约束诸骨,免致过度活动,防止脱位。中医将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并随同年龄增长,而发生下肢无力,步行困难称为痿辟;将关节僵直,屈伸不利称为痉;将行动困难,肢体肌肉萎缩,或发生瘫痪称为痿;将颈部、肩部与上肢疼痛、麻木称为痹。
问:中医在治疗骨质增生方面有什么优势?
答:骨质增生的早期多为瘀邪交结、凝而不散,治疗应化瘀驱邪、舒筋通络。骨质增生的后期,则多系肝肾不足、虚中夹实。不足者有阴虚、阳虚之分,夹实者有瘀结、湿热之别,病情比较复杂。中医对骨质增生的治疗依患者而异,辨施治,运用活血化瘀,行痹通络,以及止痛等法,可以达到延缓、遏制骨质增生进展的目的。
另外中药制剂在治疗骨质增生安全性高,不会在治病之余产生其他的不良副作用,避免了西药或手术治疗给患者带来身体机能的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