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湖区新兴镇陈台村八组40多户村民为低保户王崇广家捐资翻建新房的消息见报后,引起吴登清的关注,前天下午他专程赶到王家献爱心——
自强模范多年行善关爱贫困户
吴登清(右一)拄着双拐前来捐助,让王崇广一家倍感亲切。
王由龙 爱心记者 程爱春 文/图
“再忙不忘献爱心”
前天下午,天气闷热,吴登清中医诊所里聚集着十几位前来求医问诊的患者。吴登清一一询问病情,搭脉诊断,开药方,指导用药方法,忙得满脸是汗,不得空闲。直到下午4:45,才将最后一名患者送走。
“再忙也不能忘了献爱心。”吴登清边说边拄着双拐往面包车上走去。他说看到晚报上王崇广家因贫困无力修缮危房,幸好得到邻里资助才住进新房的报道,心里很受触动:“他家究竟什么情况?有哪些问题我可以帮忙解决?”
20多年来,吴登清已为残疾人、军烈属、特困户、五保户减免药费近10万元;为社会公益事业捐款10多万元,这次,他把捐助王家当成了自己的义务。
“这是我的一点心意”
下午5:20,吴登清来到王崇广家门前。“房子盖得不错,邻里情赛亲人啊。”吴登清感叹道。这时,从紧闭的保险门里传出妇女和孩子的说话声。刚从稻田里赶回来的王崇广告诉他:因为自己在田里忙碌,顾不上照看母子二人,担心他们跑到河边落水,所以将他们锁在家里。
交谈中,吴登清得知今年46岁的王崇广,父母离世早,妻子邵书兰和儿子王冬宁都身患残疾,一家重担全压在他一人身上,是当地贫困户。虽然村组帮他家申办低保,基本生活有了保障,但由于照料两个家人,无法外出打工挣钱,几万元债务无力偿还,生活得很拮据。
“你很不容易,母子二人生活不能自理,不得不被关在家里你才能出去干活,看了让人心酸。”吴登清安慰王崇广:“有这么多好邻居帮你,是你的幸运。今后会有更多的人帮助你。”他把1000块钱和一箱牛奶、一壶油、一箱饮料送给王家。“这是我的一点心意,送给孩子的礼物。”
“培养孩子最重要”
身为中医师的吴登清,详细询问邵书兰和王冬宁的病情后,得知王冬宁因先天性遗传,体质和智力都不及正常儿童,在学校里跟不上,他建议王崇广向残联申请,将儿子送到特殊教育学校,会更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我也会把你儿子的情况向有关部门反映,争取让他接受到特殊教育。”
这个建议让王崇广非常高兴:“现在我最困难的就是又要照应娘儿俩又要在外干活挣钱,两头顾不上。如果儿子真的能住校学习,就省下我的精力,挣钱还债了。”吴登清说,培养孩子最重要,残疾儿童应该接受特殊教育,才能跟上趟,学有所长。“要能够自立,养得活自己,这才是残疾人应该追求的目标。”一席话,说得在场的邻里们点头称是。
看着拐着双拐的吴登清,王崇广很感动:“吴医师这样关心我家,真不知怎样感谢你,过意不去啊。”吴登清握着他的手说:“别这么说,我也是个残疾人,知道你家生活的艰难,但要坚持自立自强,我会尽力帮助你们。”
多年捐助见风格
今年51岁的吴登清,童年因患脊髓灰质炎导致双腿残疾。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他人解除病痛,他克服重重困难,靠手摇车每天来回40多里,如饥似渴学习中医。盐城卫校的领导和老师特准他插入正规班旁听。在学习期间,教室在四楼,为省去上下楼的麻烦,他坚持只啃干饼,不喝水。
“我的成长,融进了全社会的无尽关爱和莫大支持,是社会给了我人性、精神、情感和道德关怀。我身体虽然残疾,心却没有残缺。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我要以自己的一技之长回报社会。”办中医诊所二十多年来,吴登清一切为病人着想,用深厚的感情、高超的医技、低廉的价格服务每位病人,对残疾人、特困群众经常给予免费治疗,有时还贴上回家路费,被老百姓誉为轮椅上的好医生。
成为一方名医之后,他以回报社会为己任,坚持扶助弱势群体,热心公益事业。连续20多年关心敬老院的孤寡老人,免费为他们体检义诊,逢年过节,提前为他们送上衣物和礼品。他免费开处方万余份,邮寄药品2000多人次。他还倡导设立首个特教助学资金并连续四年捐款4万元,资助品学兼优的残疾学生40名。在他的帮助鼓励下,已有16名残疾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成为业务骨干。
转载自2012年7月18日《盐城晚报》
http://paper.ycnews.cn/ycwb/html/2012-07/18/content_28516.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