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登清在“墨舞杏林·文化惠民”仪式上致辞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激情六月,繁花似锦。今天,在温馨的白马大酒店,来自我市书画界百余名艺术家和新闻界的朋友及社区领导济济一堂,共同举办“墨舞杏林·文化惠民”大型公益活动。首先我代表这次活动主办方向您们的到来表示诚挚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盐城是一座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自古底蕴丰厚,人文荟萃。从“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到南宋大臣陆秀夫;从写下了不朽名著《水浒传》的施耐庵到明末清初大书法家宋曹;再到新中国著名的“二乔”乔冠华、胡乔木……盐城这块土地从来都不曾离开思想的涵养、文化的润泽。今日的盐城,文脉传承不息,历久弥新。市委书记朱克江多次指出,盐城要建设学习型城市,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如何真正实现文化惠民?如何让书香脉络延伸到城市的每个角落?需要我们积极探求。
我两岁因“儿麻”导致双下肢瘫痪,以手代脚,爬行读书。7年中寒来暑往,斑斑血迹洒落在求学生涯的漫漫乡间小路上。当过文书,修过钟表。1980年被镇江军医破例收治,三年中经10次20刀手术治疗,拄双拐站立,告别21年匍伏爬行的生涯。因此而确立“矢志从医、拯救病难”的人生志向。1985年至1989年四年期间,我手摇轮椅车每日往返20多里,去市卫校学习光明中医函授大学课程,结业后赴京参加提高班学习,得到众多名老中医的悉心指点。1989年通过资格考试创办盐城吴登清中医诊所,在治疗颈肩腰腿关节痛等疑难杂症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医治良;使10万多名病痛患者重新恢复健康,让无数贫困的家庭因爱而充满笑语欢声。
为方便患者,减少煎药服药的烦琐,翻阅大量医书古籍,收集多种偏验方,结合20余年的临床实践,利用自身反复试验,成功研制出具有独特疗效的传统外贴膏药——“登清痛敌膏”。 已申报专利并成功注册国家商标,惠及患者近10万人,疗效得到认可。2007年12月,“登清痛敌膏”荣获中国民间中医中药研究开发协会“中医疗法发明奖”及江苏省科协、知识产权局等八部委颁发的“民间创新发明优秀奖”。
“我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又是一位残疾之人,对病人的疾苦有着切肤之痛的感受;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又是一位医生,我崇尚我的事业,更深情的关爱着每一位患者……”连续23年逢年过节一直坚持探望敬老院的孤寡老人,给他们义诊,为他们送衣送物;在全省倡导并个人捐款设立首个特教奖学金——“吴登清爱心基金”,已资助60名品学兼优的残疾学生,帮助16名残疾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扶持15名社会青年和残疾人自谋职业;帮助40多位残疾人走上自食其力之路。免费为患者开处方1万余份,为残疾人、特困户减免医药费数十万元,无偿为全国各地邮寄药品3000多人次。为社会公益事业累计捐款20多万元。
“一言一行不忘医德准则,一举一动常思患者痛苦”,以中医的传承、发扬、创新为宗旨,悬壶济世,以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成为患者值得信赖的人;积极参加社会活动,走进军营、院校、社区、监狱、劳教所等作报告演讲40多场,用自身经历、人生观影响教育他人,使多名失足青年重新扬起了生活的风帆;积极参政议政,为地方社会事业发展积极建言献策,我所做的一切得到各级领导的肯定和社会的认同。
今年我被评为全国自强模范,5月16日上午九时,在人民大会堂受到到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这使我得到极大的精神鼓舞,更激励我快马加鞭,奋发前进,为人民、为社会多做力所能及的的事。
中医与书画,同源相通,源远流长,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有感于此,才有“墨舞杏林·文化惠民”大型公益活动的孕育和诞生。医艺同源,皆源于国学。大自然的山川草木,禽鸟花卉,在医者的笔下入药,在画家的笔下入画,在书家的笔下则入翰。艺术作品陶冶的是人的性情,方剂则健全人的肌体。书法永字八法,中医八纲辨证。虽有异曲,但有同工之妙。
中国的书画,古朴苍劲,内涵丰富:揽自然之神韵,融天地之苍生;思社稷之兴衰,传华夏之文明。看中国古今传世作品,无不融会贯通了“人与自然”的思想,中医更特别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讲究“天人合一”。正是五千年的历史和文化传承,造就了中华血脉、成就了我们的华夏文明。
书画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养生之道。
书画能长寿。古今的书画大师,他们大多长寿,很大的原因是他们一生都致力于书画艺术。如古代的文征明、陶渊明,现代的齐白石、张大千等。寿从笔端来,作书能将书者的内心精神世界通过笔端,宣泄在点画之中,形神共养,使书家形神一体,心身统一,所以能“舒心中气,散心中郁。”舒怀畅志,使大脑的兴奋和抑制得到平衡,手臂和腰部肌肉得到锻炼,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有利健康和治疗疾病。书画将身心锻炼寓于艺术娱乐活动之中,更能体验到创作后的欢乐和美的享受,最终达到修身养性的养生目的,故书法绘画被人称为“艺术气功”。中医学认为:“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七情太过可致脏气失调。书法可调节心态,使情绪稳定。狂喜之时,习书能凝神静气,精神集中;暴怒之时,能抑郁肝火,心平气和;忧悲之时,能放胸中之郁,精神愉悦;过思之时,能移情别念,抒发情感;惊恐之时,能神态安稳,安神定志。练习书法,从而健康长寿。
可见,书法能调节情绪,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可以说书法是防治心身疾病的非药物疗法。
书画能养生。言为心声,书为心画,书画能颐养身心,陶冶性情,赋予生命积极向上的活力,日积月累,“潜移暗化,自然似之”,使人在艺术、眼界、胸襟、修养、气质上都得到升华。当书写时产生的快感、创作时产生的欢愉,这种美的信息,会刺激大脑分泌更多“愉快素”的含量。这种良性刺激物质,通过神经——免疫系统流布全身,对提高人体的免疫力、抗病能力有着很好的帮助,有利于延缓人体机能的衰老。
以书为乐,以画寄情。宣纸之上,篆书形态古雅、质朴,隶书圆浑、秀美,楷书严谨、鲜明,行书洒脱、烂漫,草书飘逸、奔放。尽管风格各异,但各种字体形态肥瘦的风趣,山水画引人入胜的意境,人物画栩栩如生的神态,均使人兴趣盎然,获得一种美的享受。
书画能治病。传说中国古代隋炀帝即位之后,沉迷酒色,穷奢极欲,患了烦渴症,整日口干舌燥。若干名医诊治亦未能见效。一次,精于书画的太医莫尹锡看了炀帝的神色和口舌之后,要来纸笔,并不开处方,而是作起画来。画了一幅“梅林与雪景”的画,献给隋炀帝。隋炀帝看得入神,不觉寒气逼人,舌生津液,烦渴之症不药而愈。在临床实践中,我用《般若波罗密多心经》楷书作品成功治愈因中年丧子,精神不能自拔的女性患者,用《宽心谣》书法作品治愈因婆媳关系不和而导致忧郁症的退休老教师……以“字画治病”实际上是一种“精神疗法”。
现代保健医学中有药物疗法、物理疗法和心理疗法。针对现代人群中出现的健康“第三状态”,能否开辟“书画疗法”将书画艺术运用到中医治病救人,防病养生实践中,建立“视觉艺术与健康”的自我保健医学,是一个有着广阔前景的、文明高雅的新的研究课题。
中医养人,书画养心。中医传统医学与书画艺术巧妙融合,相得益彰,成为一场视觉与心灵的盛宴。作品集中每一幅书画作品都浓缩了艺术家们的一片真诚和深情。本次活动筹备时间仓促,没有经验借鉴,可能有美中不足之处,但瑕不掩瑜。它开创了我市用书画艺术弘扬传统中医,丰富百姓文化生活的先河,将会给人们留下美好的回忆。
衷心感谢各位艺术家的无私奉献,衷心感谢德高望重的臧科老先生鼎力支持,感谢红木家具丁爱东先生的辛勤劳动,感谢丁锦玉先生的全程相助,感谢本次活动中所有相助的朋友们,让我们伸出热情的双手,为这次活动的成功举办热烈鼓掌。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