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了春季,天气逐渐转暖,万物生机萌发。但需要注意的是,我们里下河地区雨水充沛,早晚温差大、湿度高,气候多变,乍暖还寒。因此也是风湿、类风湿关节病、骨关节炎的易发时节,因关节疼痛而来就诊的患者明显增多。
在这些患者的就诊原因中,常见的是骨关节炎。骨关节炎是一种退行性关节疾病,又称增生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的发病率随着年龄增加而增高,据统计,在6O岁-75岁人群中其发病率超过50%,我国的骨关节炎患者保守估计在5000万以上,可以说膝关节骨关节炎是影响中老年人行走、活动的最常见病因。作为一种慢性病,骨关节炎病情迁延且逐渐加重,不仅影响生活质量,严重者甚至可致残,因此一旦出现膝关节肿胀、僵硬、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就诊。
中医认为,骨关节炎属于痹症范畴,即“骨痹”,临床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晨僵和功能障碍,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致残性疾病。据统计,在50岁以上的人群中,骨关节炎患者的致残率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威胁了中老年人的健康,应及时医治。
有些患者在骨关节炎病发时除了骨关节酸麻、沉重感外还表现为骨关节的冷痛,遇寒痛增,得热痛减,并伴有全身性怕冷、面青等阳虚表现,这类患者多半属阳虚体质,日常调理的关键是助阳护阳,注意保暖。
部分患者在骨关节炎病发时表现为关节刺痛,夜间或晨起时加重,且往往伴有骨刺或关节变形,还会出现其他部位疼痛、多梦、烦躁、健忘以及面部多斑等血瘀表现,这类患者属血瘀体质。血瘀质骨关节炎患者日常可多吃补血、活血化瘀的食物,促进身体血液循环。
骨关节炎发作期,患者可将膏药外贴在患处。膏药中的药物大多气味具厚,另加入辛香走串极强的引经药物,通过渗透入皮肤,内传经络、气血、脏腑、起到调气血、通经络,散寒湿,消肿痛等作用,是治疗腰膝关节疼痛的对症药,能有效温经散寒、益气活血、消肿止痛,适用于治疗骨关节炎出现的局部关节冷痛、屈伸不利、麻木肿胀等症状。
骨关节炎作为一种慢性病,会逐渐加重,除了通过合理用药治疗以外,平时患者也应该注意自我预防和保健——
注意防寒防潮
要防止受寒、淋雨和受潮;关节处要注意保暖,局部可以用护膝、护腕、长袜或手套等,不穿湿衣,湿鞋、湿袜等;尽量使用温水,避免直接接触冷水、冷藏品或冰柜。
预防“倒春寒”的威胁,尽量多“捂一捂”, 尤其对于手、脸等容易遭受冷空气袭击的部位。要根据气温的升降而增减衣服,也不能穿得过多,以免捂得过于严实而出汗,易于感受风寒。此外,睡眠时被子应盖得稍厚一点,以不出汗为宜。
居室要暖和、干燥、通气,不可在阴暗、潮湿、不洁的环境中久留。
适量运动 劳逸结合
不要参加过度、过劳、剧烈的运动,同时做好对负重关节的保护措施。关节发病疼痛时尽量休息,避免徒步旅行、爬山、负重、爬楼梯等运动,同时配合正确的临床治疗,逐步恢复正常的关节功能。
关节炎患者晨练不要太早,阴雨天不宜外出运动。中老年人不要以爬楼梯作为运动方式,否则会加重膝关节的磨损。应多走平路。
饮食要合理
老年人要进食高钙食品以确保骨质代谢的正常需要。宜多食牛奶、蛋类、豆制品,饮食上应注意尽量少吃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海水鱼、虾、蟹和肉类等。严格忌酒,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