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高温时,许多人喜欢整夜开着空调睡觉。而到了初秋,由于白天依旧较热,还保持着这个习惯。立秋之后,晚上的气温往往偏低。这样一来,白天受热晚上又突然受寒,很容易感冒,这种感冒,就是中医所谓中了“阴暑”。
引发“阴暑”的原因
在暑湿季节,如果过于避热趋凉,均可导致风、寒、湿侵袭肌肤和脾胃而引发“阴暑”。由于夏季暑热湿盛,人体毛孔张开、腠理疏松,人们在睡眠或纳凉之时,若过于避热趋凉,长时间处于低温阴冷的环境之中,或是运动、劳作后立即用冷水洗头冲凉,亦或是立即快速饮进大量冷饮,或睡眠时被电扇、空调强风对吹等等,均可使外邪有机可趁,使人中“阴暑”。
伤“阴暑”的主要表现为肢体困倦、身重疼痛、头晕恶心、舌苔厚腻、脉濡数等,且具有伤精耗气、损伤脾胃、病势缠绵的特点。
“阴暑”与“阳暑”的区别
长夏季节,不少人容易中暑。有些人会问,没有在烈日下暴晒,怎么也会中暑?中医将中暑分为“阳暑”和“阴暑”。“阳暑”多因长时间在太阳暴晒或高热环境下劳作、运动等原因造成,表现为头晕、口渴、大汗、面色发红、体温升高;“阴暑”是因贪凉冷饮、露宿或长期呆在低温的环境里等原因造成,表现为恶心、乏力、没食欲、大便稀、舌苔腻等。
“阴暑”的预防
为了预防“阴暑”,不要贪凉露宿和贪凉饮冷;使用空调和电风扇时注意风速不宜过大,且不要对人直吹;出汗过多时不要骤然降温;饮食上尽量以清淡为主,少吃油腻,可适当饮用一些果汁或淡盐水补充水分;生活要有规律,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加强体育锻炼。同时,如出现了“阴暑”症状,还是应及时就医,避免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