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指东北,维为立春,时春气始至,四时之卒始,故名立春。今天2月3日是立春,“立春”是一年中的第一个节气。
立春开始,人们明显感到白天渐长,气温回升,人们按旧历习俗开始“迎春”。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在天文意义上标志着春季的开始。立春时节,借阳气上升、人体新陈代谢旺盛之机,通过适当的养生方式,与大自然相适应,力求身心和谐,可为一整年的健康打下基础。
调畅情志,养肝为先,精神养生要忌“怒”
按自然界属性,春属木,与肝相应。这是五行学说,以五行特性来说明五脏的生理活动特点,如肝喜调达,有疏泄的功能,木有生发的特性,故以肝属“木”。
在春季精神养生方面,要力戒暴怒,更忌情怀忧郁,做到心胸开阔,乐观向上,保持心境恬愉。立春开始后自然界生机勃勃,万物欣欣向荣,同时要充分利用、珍惜春季大自然“发陈”之时,借阳气上升,万物萌生,人体新陈代谢旺盛之机。
早睡早起,晨起散步,使形体舒缓,精神愉悦,胸怀开畅,孕育生机,通过适当的调摄,使春阳之气得以宣达,代谢机能得以正常运行。春季肝旺脾弱,消化功能易受到影响,如精神抑郁,就可能出现胸胁胀满、腹胀腹痛、大便溏泻等症,因此需要静心护肝,以养气健脾。
注意保暖,“春捂”有理
俗话说:“春不减衣,秋不戴帽”,春季气候变化较大,天气乍寒乍暖,由于人体腠理开始变得疏松,对寒邪的抵抗能力有所减弱。所以,初春时节特别是生活在北方地区的人不宜顿去棉服,年老体弱者换装尤宜审慎,不可骤减。
春天在起居方面,人体气血亦如自然界一样,需舒展畅达,这就要求我们夜卧早起,免冠披发,松缓衣带,舒展形体。多参加室外活动,克服倦懒思眠状态,使自己的精神情志与大自然相适应,力求身心和谐,精力充沛。
“春捂”重视下半身,除了要加强下半身的保暖外,还要加强下半身的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
春季多风,中医认为风性轻扬升散,为百病之长,具有升发、向上、向外的特点。风邪入侵,头部最先受损,可引起头痛、发热、恶风、咳嗽气喘等症。尤其汗出遇冷风,风邪趁机而入,极易发生感冒。且风邪善行数变,既能上窜达头顶,又能在经脉和肌肉之间游走,来去迅速,变化多端,可致关节游走性疼痛、风疹等病症。
因此“立春”时节千万不要过早减掉冬衣,仍需注意保暖御寒,切勿汗出当风。
少补少盐,少酸多甘 ,平补
一年四季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特点,冬季根据个人体质适量进补,符合冬藏的养生原则。但立春之后,进补量就应逐渐减少,以适应春季舒畅、升发、条达的季节特点。同时,应减少食盐的摄入量,因咸味入肾,摄盐过量易伤肾气,不利于保养阳气。
《内经》言“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指出春天饮食应“省酸增甘,以养脾气”,就是说春季应少吃酸味、多吃甘淡性温微辛食物。因酸味入肝,具有收敛之性,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甘味之品可补益脾气,避免肝旺克脾。
中医又认为,五味入五脏,如酸味入肝,甘味入脾等。若多吃酸味食品,能加强肝的功能,使本来就偏亢的肝气更旺,这样就会大大伤害脾胃之气。因此,春季饮食调养要注意春季阳气初生的特点,应该吃些辛甘发散之品,不宜吃酸收之味。
芽菜,在古代被称为“种生”,最常见的芽菜有豆芽、香椿芽、姜芽等。立春吃芽菜有助于人体阳气的升发。《黄帝内经》曰:“春三月,此为发陈。”发,是发散的意思;陈,即陈旧。《黄帝内经》把万物发芽的姿态不叫发新而叫发陈,是因为这些植物的嫩芽具有将植物陈积物质发散掉的功效。因此,如果人体的阳气发散不出来,可借助这些嫩芽的力量来帮助发散。
立春饮食宜平补,立春为什么要进补呢?这是因为春天阳气升发,活动加快,消耗过大,进补可补充营养,使人体阴阳达到动态平衡。由于春天万物复苏,植物处于生长发育较快阶段,人体也是如此。再有,春天多风、气候干燥,这是与其他季节不同之处。因此,春季饮食要贯彻以升为主的原则,也就是说,宜适当吃些能温补阳气的食物,但要以平补为主。这是因为春天阳气升发、多风少雨、气候干燥,如果补得太过,很容易上火。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补法,老年人由于腑功能逐步衰退,阳虚明显,春季平补甘温之物为主,如大枣、山药、莲子等;对于上班族,尤其经常加班加点、超负荷工作的人群,在补阳气的同时,也要补阴,多吃山药、春笋、菠菜、韭菜、木耳、锅巴、木瓜、百合、枸杞等;中医认为小儿为“纯阳”之体,所以,春季最好不补。总之,春季进补要因人而异,以平补为好,适当多吃甘味,少食酸味食品。
中医讲求天人合一,人生于自然,应顺应自然规律。清晨早起,信步庭院,闲散和缓地缓慢步行,是顺应春季气候变化特点的有效保健方式之一。
散步宜缓不宜急,缓步而行,全身放松,手臂自然摆动,手脚合拍,呼吸和谐,心怡神悦。
散步不必拘于形式,应以个人体力而定速度之快慢,时间之长短,随其自然,不宜强为。
活动应以劳而不倦、略微汗出为度,避免大汗淋漓,耗气伤阳。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传统保健功法也是适宜的锻炼选择。
防止旧病复发,防“传染病”
古谚语:“百草回芽,旧病萌发。”可见立春后是疾病多发的季节。特别是初春,天气由寒转暖,各种致病的细菌、病毒随之生长繁殖。
温热毒邪开始活动,现代医学所说的流感、流脑、麻疹、猩红热、肺炎也多有发生和流行。
为避免春季疾病的发生,在预防措施中,首先要消灭传染源;二要常开窗,使室内空气流通,保持空气清新;三要加强锻炼,提高机体的防御能力。此外,注意口鼻保健,阻断“温邪上受,首先犯肺”之路。
总之,立春后要逐渐晚睡早起,调养心情,防肝火上升,饮食要选辛温发散之品。别忘了“一年之计在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