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月3日是立春,“立春”是一年中的第一个节气。 斗指东北,维为立春,时春气始至,四时之卒始,故名立春。立春开始,白天渐长,气温回升,
人们按旧历习俗开始“迎春”,借阳气上升、人体新陈代谢旺盛之机,通过适当的养生方式,
与大自然相适应,力求身心和谐,可为一整年的健康打下基础。 俗话说:“春不减衣,秋不戴帽”,春季气候变化较大,天气乍寒乍暖,
由于人体腠理开始变得疏松,对寒邪的抵抗能力有所减弱。因此不要过早减掉冬衣,仍需注意保暖御寒。 一年四季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特点,冬季根据个人体质适量进补,符合冬藏的养生原则。
但立春之后,进补量就应逐渐减少,以适应春季舒畅、升发、条达的季节特点。
同时,应减少食盐的摄入量,因咸味入肾,摄盐过量易伤肾气,不利于保养阳气。 《内经》言“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指出春天饮食应“省酸增甘,以养脾气”,
就是说春季应少吃酸味、多吃甘淡性温微辛食物。 立春饮食宜平补。春天阳气升发,活动加快,消耗过大,进补可补充营养,使人体阴阳达到动态平衡。
但要以平补为主,因为春天阳气升发、多风少雨、气候干燥,如果补得太过,很容易上火。 古谚语:“百草回芽,旧病萌发。”立春后是疾病多发的季节。特别是初春,天气由寒转暖,
各种致病的细菌、病毒随之生长繁殖,温热毒邪开始活动。为避免春季疾病的发生,
在预防措施中,首先要消灭传染源;二要常开窗,使室内空气流通,保持空气清新;
三要加强锻炼,提高机体的防御能力。此外,注意口鼻保健,阻断“温邪上受,首先犯肺”之路。 总之,立春后要逐渐晚睡早起,调养心情,防肝火上升,饮食要选辛温发散之品。
别忘了“一年之计在于春”。 声明:文章编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侵权,请告知。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