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淫中的寒,也称“寒邪”,也是外感病邪的一种。像认识风邪一样,中医病因学说中对寒邪的认识,也是源于对寒冷的天气变化,即“寒气”的特点的归纳总结。
“寒气”是怎样的呢?首先就是寒,寒冷,冷凉。这是最基本的特征。寒也是阴的基本属性,因此,寒邪为阴邪,其性寒凉。有这样特征的病邪侵袭人体,会导致人体出现什么样的病变呢?首先,就是寒凉,出现寒的征象,如怕冷,由于此时是有寒的性质的病邪侵袭到人体,因此,不论病人如何添衣保暧、近火取暖,寒邪仍在,就仍然会出现怕冷的感觉,哪怕别人用手触摸患者,可能会感觉热得烫手,但病人自己仍是觉得怕冷。这样的症状,就被称为“恶寒”,其特点是添衣加被,近火取暖,不可缓解。此外还可能出现面色苍白,舌苔白,脉紧,如果寒邪侵袭到脾胃,还可能出现呕吐、泻下清稀,脘腹冷痛的表现。此外,由于寒是属阴的,因此,寒邪侵袭人体,易于损伤人体的阳气。
在寒冷到一定程度的天气,人们可以观察到这样的现象,水会结冰,江河会断流。由此,类比到寒邪侵袭人体,也会对人体的经络气血造成类似的影响,使人体气血凝结,经脉阻滞,这被称为“寒性凝滞”。此时,人体的气血受寒邪影响而凝结,经脉由之而受阻,气血运行不通畅,就需要传达给人体一个信号,这里不正常了,有故障,需要修复。怎么传达呢?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让人体感觉到疼痛,因此,中医解释疼痛的机理,就是“不通则痛”。经络气血运行不通畅,就会有疼痛,寒邪导致的这个疼痛,是气血凝结阻滞于某一部位,因此,其疼痛的特点是部位固定,痛处有冷凉的感觉,得温可以缓解,称为冷痛喜温。在六淫之邪中,最易导致疼痛的就是寒邪了,因此,寒邪的这个性质也被称为“寒性凝滞主痛”。
一般物体有热胀冷缩的特性,基于这个特点,中医病因学说认为“寒性收引”。所谓收引,就是收缩,牵引,可以使人体产生组织收缩的病理反应。比如,可以使经脉收缩,紧张度增加,因此脉象可见到紧脉。可以使筋脉收缩,而产生肢体关节屈伸不利、甚至变形的症状,在寒冷的天气,即便是正常人的双手长时间受寒,也可能会出现手指关节不灵活的反应。还有就是腠理收缩,汗孔关闭,因此出现不能正常排汗的反应,称为“无汗”,这个无汗,主要是指按一般规律应该出汗,反倒无汗出的反应,比如,以手触摸病人体表感觉灼热,反倒没有汗出。
以上就是中医病因学说认识的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如果病人出现有符合这些特点的病变,就可以用“辨证求因”的方法来判断是否属于“寒邪”为患,是否应该以温散寒邪来治疗。风有外风、内风之分,寒同样也有“外寒”、“内寒”。“寒邪”或寒邪侵袭所导致的病变,属“外寒”。如果人体自身的阳气不足,不能正常温暖人体,也会出现“寒”的反应,这样的寒,就称为“内寒”,属于内生五邪病机。
最后,同样需要说明的是,尽管中医病因学说所说的寒源于对寒的天气的特点的认识,但不能将中医病因学说的寒邪,简单等同于寒冷的天气环境。